新聞稿
 
一九九九年八月十六日
 

香港醫療制度改革 ─ 為改進而改,非為變而變

今日,香港醫學會發表了一份名為「香港醫療制度改革 ─ 為改進而改,非為變而變」的文件,就目前政府向公眾諮詢哈佛醫療報告表達我們的意見。

香港醫學會強調,醫療政策應是一個整體社會的選擇。市民應獲得更多有關醫療制度的資料,多認識各不同方案和措施,才能適當地表達出社會的取向和價值觀。社會的價值觀及抉擇不應由政府主宰,尤其當公眾對事情認識不多時,就如今次醫療改革的研究一樣,公眾所知顯然並不全面,所以香港醫學會把今次的意見書,題為一份獻給市民的參考文件,希望市民能對醫療事項有更深的認識,好對政府的諮詢提出有力的意見。因此香港醫學會這份「為改進而改,非為變而變」的意見書亦同時向公眾發放,各界人士可於即日起在萬維網本會網頁上瀏覽(網址http:\\www.hkma.org),或由本星期開始,前往香港醫學會秘書處、各區民政事務署及永隆銀行分行索取。

該意見書除申明醫療政策為社會選擇外,更強調改變必需為改進而改,不可只為想要變而變。任何改變,需有明確理由,支持改變所採用的新辦法,會帶來比現行更佳的效果,方可考慮;不可盲目採納一些無實質證據支持可行的辦法,只純為了要改變現狀貿貿然去改。所以本意見書特以此命題,同時輔以深淺漸進的顏色為封面,強調漸進的重要性。

意見書指出政府資源有限,但因現行政策模糊不清,令服務無邊無限,所以其財政負擔將無窮無盡,永無解決之時,唯有訂出一定的範疇和津貼水平,才可有一既定目標,政府對醫療的財政負擔才可望完滿解決。

但醫療整體開支可能上升,需有其他融資方法應付。對此香港醫學會認為需要採取一個多方多法的處理法,不是如哈佛報告所言五取其一方案,獨步單方便能解決,必須將幾個方法組織起來,各取所長,互補其短。但對哈佛報告書所提之聯保計劃,則極有保留。

意見書更希望市民了解哈佛報告所提之護老計劃,其所提供之保障未必足夠應付長者晚年護理之需要,市民一定要小心認識清楚。

意見書亦指出需保留現有優點,如:現行之公營、私營兩層架構,不可用一體化專制制度代替。

另外,哈佛報告所提之醫療服務「分裂隔離」的情況,意見書指出非由單一事件或原因所引致,溝通及回應不足只為其一原因。而公營與私營機構之收費差距,解決這局面亦需從多方面著手,並不是把提供服務者併合在同一系統下就可解決。

還有,哈佛報告只重討論機制,未有提及重要的健康指標。亦未有足夠討論基層醫療服務和改善方法,至為可惜。

哈佛報告雖說以証據為依歸,但其所提論點的事實基礎備受多方質疑,這些受質疑的地方載於意見書之附錄一內。

醫學會亦有一系列提議和行動,輯錄於意見書之附錄二。包括:鼓勵市民多認識、多討論;研究設立醫療服務資料庫;考慮推行有助提高及維持醫療水平的專業計劃;改進醫生與病人關係;研究方法促進醫療制度下不同環節的資訊交流等等。

醫學會冀望此參考文件能有助市民加深對醫療事務之認識。

The Hong Kong Medical Association Paper in response to the Harvard Report

Back to Previous Page